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地下室手記:杜斯妥也夫斯基經典小說新譯》精裝版誕生記

文/丘光

前幾天拿到《地下室手記:杜斯妥也夫斯基經典小說新譯》精裝版,這是櫻桃園文化的精裝本製作初體驗,由於全憑感覺出手,因而一路步步驚心,不過現在成果拿在手中,感覺非常愉快。(管他什麼誤差、失算!)

《地下室手記》精裝版書封與書衣

由於共用平裝版的書衣,精裝設計上我延續書衣的用色概念,封面裝幀就不囉嗦直接選了黑色荷蘭布,正面燙黃色書名紀念版字樣,這種印刷方式叫熱轉印,一般稱燙金,但現在有很多顏色可以選擇。

封面燙字用黃色帶,中間是作者的俄文簽名

印刷師傅說我設計得夠大膽,黑底黃字搭得好看,但很少人敢用,還說前不久某某時裝名牌本來給他印一個手提袋就是黑底燙黃字,但打樣回去被公司退稿,最後換成黑底燙金字(說得我冒冷汗,原來是沒人退我稿!)。確實,人家是時尚名牌嘛,我跟師傅解釋兩者之間的差別,我這本書是講有一個神經質的人窩在地下室裡過著有點亂的生活,這樣的故事就算想燙金,也怕讓人家說假正經,師傅笑了。

封面燙字凸版

熱轉印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大概跟古早的刻版印刷差不多,只多了一個熱源:一塊金屬凸版貼在高溫鐵板上,一捲印色帶,一份溫熱的壓力將色帶顏色轉印至書封上。就這樣,印完的字跡會呈現凹下的立體感。每印一次就要壓一次,當然現在是機械電動式加壓,不會太費力,但要手動對準印件還是要細心。

書封燙黃色帶上機

熱機後印了幾次樣,師傅發現荷蘭布的纖維層次太深,很不容易吃墨(這時候我內心開始有抽筋感,要是在這裡做不出來就完蛋了!),我請師傅一再試印,搞了一陣子,真是不好燙。幸好,這位師傅有經驗、有耐心、有自我要求,也有這個時代已經罕見的高貴的職業情操。他邊印邊對我說:「要是拿去別家燙,你早就給人家趕出去了。」(我在這裡由衷感謝他!)

封面燙字印樣(因照像色差,實際應該更黃才對)

接著翻開書本看到扉頁,依然延續黑黃雙色的設計概念,我想用簡單的圖案來暗示這本書的旨趣。我找出以前在莫斯科的杜斯妥也夫斯基地鐵站拍到的壁畫,先將照片轉灰階去背,再轉成單色切割出階梯,最後留下黑衣人與曲折的階梯輪廓線條,我感覺出這樣就是我想要的,然後前後扉頁安排大小和位置的落差,讓這裡產生一點故事性。如果拿開書衣將前後扉頁翻來翻去,或許還感覺人會動也說不定呢!

《地下室手記》扉頁前後圖案設計

《地下室手記: 杜斯妥也夫斯基經典小說新譯》精裝版大概就是這麼生出來的。逛書店的時候不妨摸一下!(溫柔地)


※相關連結:

2014年5月8日 星期四

櫻桃園文化推出新譯本紀念杜斯妥也夫斯基《地下室手記》出版150年

文/櫻桃園文化總編輯 丘光


為什麼讀杜斯妥也夫斯基?


櫻桃園文化出版第四本俄國經典文學新譯,這次輪到了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記》,從前次萊蒙托夫的《當代英雄》跳過了果戈里到這本,簡單的理由是這兩部作品有著極為相似的脈絡,都試圖要描繪出一個負面形象的時代之子,藉此映出社會樣貌,而且針砭時代病症,也可以說,都是給社會一面鏡子,同時給自己辯證一條自由生活之路。今年恰逢本作出版150週年,新譯本期待以現代閱讀的觀點來向大師致敬。

對台灣讀者而言,杜斯妥也夫斯基似乎很深沉,但我們想像的往往比我們認知的還要多、還要複雜,如果實際翻閱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作品,會發現他一生大概只寫一件事情,那就是研究人的心裡在想什麼,以及藉由這些想法人怎麼過生活,這是永恆的問題,也是他之所以到現今仍讓我們感興趣讀的最主要理由(因為我們許多人到現在還一直不了解週遭人在想什麼不是嗎?)。當然,小說中難免遇到困惑不解,這正是我們喜歡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原因,他試著看透時代、提出疑問,他向我們展示的人心並非一清二楚的科學觀察結果,而是要讓我們去思索不清不楚的部分,讓我們自己在內心思索後與文本對話,這裡面有無比的現代性,使我們每次重讀都會得到更多東西,因為我們學會去獨立思考,學會去感受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而非大家(或說自然規律)給我們什麼就照單全收──在「開創新局」這個層面上,他可以說是一個心靈的革命家。


如何進入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世界?


杜斯妥也夫斯基不僅在創作生涯極具戲劇性,在生活上也萬分精彩。他雙親早逝,青春期被丟到軍校生活,年輕時即發現罹患癲癇症,文壇成名後在文化沙龍中交際的挫折與初戀(其實是單戀)的失敗,與屠格涅夫一生始終維持著亦敵亦友的交情,被逮捕入獄成為政治犯,近十年的西伯利亞流放,包括苦役中與極惡罪犯共同生活的經歷,兩段婚姻與一段婚外情,沉迷賭博近十年……種種這些「真實生活」大多反應在他的小說創作裡,如果我們進一步認識作家的生活,那麼對作品中的細節或許會有更多共鳴。

小說文本的詮釋上,新譯本除了將譯注增加至八十餘則,其中有許多是本版獨有的,也邀請台大外文系助理教授熊宗慧專文導讀杜斯妥也夫斯基創作的現代精神,期待閱讀時能更全面地走進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作品世界觀中。另外,還試著重現作家的生活與創作的關聯,在書末編寫了全新的圖文作家年表,挑選杜斯妥也夫斯基一生各時期的重要圖片,文字中收有關鍵的書信片段,輔助我們理解作家當時的生活風貌與思想心境的串連。

杜斯妥也夫斯基一輩子探索人的心靈,其實早在他十八歲的時候,便已經在信中向哥哥吐露這樣的心聲:「人是一個謎,需要解開它……我在研究這個謎,因為我想成為一個人。」


怎麼看《地下室手記》?


從櫻桃園文化一開始,就有不少人提議我們新譯《卡拉馬助夫兄弟》,當然這樣的大部頭作品不是一時間能夠好好處理的,而最主要的是,閱讀杜斯妥也夫斯基,或許從《地下室手記》起步較為合適。

一位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崇拜者、作家羅贊諾夫(他甚至娶了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前女友蘇斯洛娃)這麼說:《地下室手記》與《罪與罰》一樣,都是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巨著,在前者中你看得到思想,後者則是藝術。沒有讀過《地下室手記》,就不可能理解《罪與罰》,而沒有讀過這兩本,則無法讀懂《群魔》和《卡拉馬助夫兄弟》。

《手記》看似個人的懺悔錄,實則是整個時代的雜症診斷,作家虛構出「地下室人」這麼一個封閉自我的人物,藉他的形象點出時代的問題(也包括作家自身的毛病),我們看看這個角色集合了什麼樣的時代性格:自認比任何人聰明,但又矛盾於自貶與自傲中,以個人對抗全體,卻不敢正眼看他人,疏離了真實生活,跛行於生活,自滿於講漂亮話,用幻想緩和現實的挫折與傷痛,生活上的一切不順都可避往美與崇高之中──再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週遭,有種多麼奇妙的似曾相似!

沒錯,也許可以直接讀後期的長篇小說,只不過會少了些理解和樂趣,少了這系列作品中一個個叛逆者一路添加的懷疑之火。如果我們從《地下室手記》這個源頭開始讀,則會更清楚杜斯妥也夫斯基的思想脈絡,更明白他在生前最後一本筆記簿寫下的這幾句話:

「我並不是像小孩子那樣信仰基督的,而是透過懷疑的大熔爐試煉之後,我的『和散那』(即讚美主之意,語出福音書)才傳揚出去,就像我小說裡的『鬼』所說的那樣(指《卡拉馬助夫兄弟》中伊凡與鬼對談的那章)……」

《地下室手記》正是這座「懷疑的大熔爐」中有計劃的、最初的那把懷疑之火。儘管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作品中常見懷疑人性、著迷描寫人性中的惡,但作家總會有心靈上、精神上或宗教上的觀點來與作品中的種種懷疑相抗衡,最終將朝著他所謂的「美拯救世界」而去。

現在不妨來細細重讀杜斯妥也夫斯基在《地下室手記》裡是怎麼翻動我們的靈魂,開始來走一趟懷疑的大熔爐試煉吧!



※相關連結:

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地下室人的現代精神

文/台灣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熊宗慧

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地下室人直到現在還強烈衝擊著現代社會。地下室人誕生於一八六四年,他所強調的以個人對抗與全體、用意識對抗集體無意識、以任性欲望反抗理性科學、用個人自由反制群體強迫和限制等訴求,在當時引發了叛逆者之風,直到現在仍牽動著當代社會敏感的神經。地下室人彷彿是一個容納了各種思想的容器,思想之流滿溢,傾洩而出,隨著溝渠小徑滲入土地,最後孕育出滿山遍野的現代精神花朵。

卡謬在一九四二年創造了《異鄉人》主角莫梭,一個完全疏離於社會的個人主義者,用一己冷漠對抗集體意識的壓迫,莫梭身上反映了地下室人的生存焦慮與荒謬性,由此引發了歐洲存在主義風潮,杜斯妥也夫斯基則以先驅之姿重新攪動二十世紀文壇,並在六、七○年代進入台灣,種下了俄國文學對台灣不可磨滅的影響。

然而更早以前,吳爾芙已經注意到杜斯妥也夫斯基為地下室人的獨立所預設的兩項要素:遺產和斗室。一九二九年她對女人的獨立所做出結論:「女性若是想要寫作,一定要有錢和自己的房間。」吳爾芙愛看俄國小說,完全透視了地下室人的精神,所謂靈魂不受障礙限制,四處洋溢,小人物如此,女人亦是如此,但必需有物質條件以為後援,吳爾芙即將地下室人的遺產和斗室之獨立條件原封不動地放入女性解放的必備物質條件中。在地下室人誕生近一百年後,錢與房間不僅是女性,而且已經是所有人獨立的先決條件,符傲思於此時寫下《蝴蝶春夢》(The Collector),讓孤僻的小公務員克雷格中樂透彩券,使其有錢買下郊區別墅,然後綁架知識分子精英米蘭達,最後導致其因病死亡。克雷格是二十世紀地下室人的翻版,但符傲思完全脫去他知識分子的外衣,只剩內心長久的孤立、自我與無道德──現代人的通病,在符傲思的筆下,錢和房間這兩項因素依舊必要,但卻無法平衡歪曲的心靈,更無法彌合社會間因知識和階級差異所帶來的忌妒和憤恨,而這種忌妒和憤恨所帶來的暴力反撲則會帶來難以預料的毀滅性。

由誕生至今,地下室人始終帶著他反英雄身分縱橫文壇,他或許是真正的第一位完全的反英雄,他的每一句話、每一項行為仿彿都直衝著社會常規而來,而不論是否會造成自己或他人的傷害,就像個人主義過於張揚之時,其對應的陰暗面積也越來越大,莫梭和克雷格的案例正是反映了地下室人神話在架構的同時也解構了自身,然此矛盾和複雜性恰恰也正是現代精神的特點之一。

地下室人之於杜斯妥也夫斯基

《地下室手記》是杜斯妥也夫斯基創作的分水嶺,在此之前作家的小說充滿了同情和感傷的人道主義,主角皆為安靜、膽怯又逆來順受的卑微人物(《窮人》、《白夜》),在此之後,一個叛逆者形象從他蟄伏已久的內心鑽了出來,無論是批判理論和意識形態(《地下室手記》),或是挑戰命運(《賭徒》),再到公開付諸行動(《罪與罰》),這種叛逆形象合併了對自由意志的極度張揚又復恐懼,對群體的完全排斥卻忍不住嚮往,對純粹理性的習慣傾向又克制不了情感需求,這問題既個人又大眾,是作家本身雙重人格之間無止盡的爭鬥,也是他對公眾(普通人)靈魂的天才透視,探視出大眾(從他的角度是說大多數俄國人) 「隱而不宣」的性格和心理,而其核心,作家花了一輩子的努力希望達到的,按基督教的精神,是人透過懺悔、贖罪,最後在精神層面上的復活……杜斯妥也夫斯基一生都與週遭人格格不入……不難想像為何杜斯妥也夫斯基可以那樣傳神地寫出地下室人自卑又自大的個性,然而我完全不是說作家就等於地下室人,這是一道大眾讀者最喜愛的對號入座的問題,答案卻是否定,這點必須很仔細地看完小說才能得到答案。回到原本話題,一般人所謂的做人態度,杜斯妥也夫斯基幾乎花了一輩子的時間才學會面對,一八八○年他獲邀參加普希金紀念碑揭幕典禮,這是他作家生涯的巔峰,面對眾人期待的演說,他以「做一位真正的俄國人……全人類的兄弟……給矛盾的歐洲帶來和解……願一切種族按基督福音的規範獲得兄弟般和諧而徹底的團結」的慷慨之詞,贏得聽眾暴雨般的掌聲和歡呼,此時的他已能享受被群眾簇擁、張臂接納和激情崇拜,但他心底是否依然感到侷促不安?一輩子與自己不安狂躁的心對抗即是他人生與文學創作的宿命……

(本文摘自《地下室手記:杜斯妥也夫斯基經典小說新譯》之導讀,全文請見本書)


※相關連結:

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

櫻桃園文化2014年5月活動


  • 5/3 台北文學季文學行旅講堂之俄羅斯 
    主題:對談杜斯妥也夫斯基《地下室手記》新譯本 
    講者:熊宗慧X胡淑雯
    日期:
    2014年5月3日星期六14:00-16:00
    地點:永樂座書店台大店,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83巷21弄6號1樓,電話:02-23686808
    http://2014tlf.culture.gov.tw/2014tou-11.html#1


  • 5/9 紀州庵讀書會 
    主題重新認識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記》之一 
    講者:譯者丘光 
    日期:2014年5月9日星期五19:00-21:00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臺北市同安街107號,電話:02-23687577 
    http://kishuan.pixnet.net/blog/post/177266436

  • 5/13 NEWS 98電台訪談 
    主題一點照新聞」 訪談《地下室手記:杜斯妥也夫斯基經典小說新譯》譯者 
    講者:主持人楊照,譯者丘光 
    日期:2014年5月13日星期二 13:00-13:45 
    地點:空中廣播,台北地區FM98.1
    網路收聽:http://hichannel.hinet.net/player/radio/index.jsp?radio_id=187

  • 5/21 中廣電台訪談 
    主題新聞大解讀」 訪談 《地下室手記:杜斯妥也夫斯基經典小說新譯》譯者 
    講者:主持人胡忠信,譯者丘光 
    日期:2014年5月21日星期三 20:15-21:00 
    地點:空中廣播,台北、桃園地區AM648
    網路收聽:http://hichannel.hinet.net/player/radio/index.jsp?radio_id=207

  • 5/23 紀州庵讀書會 
    主題重新認識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記》之二 
    講者:譯者丘光 
    日期:2014年5月23日星期五19:00-21:00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臺北市同安街107號,電話:02-23687577 
    http://kishuan.pixnet.net/blog/post/177266436


  • 5/25 闊葉林書店讀書會 
    主題《地下室手記》杜斯妥也夫斯基 
    講者:譯者丘光 
    日期:2014年5月25日星期日14:00 
    地點:闊葉林書店台中市南區頂橋三巷24-1號 
    https://www.facebook.com/HARDWOODBOOKSTORE

  • 5/26 NEWS 98電台訪談 
    主題張大春泡新聞」 訪談《地下室手記:杜斯妥也夫斯基經典小說新譯》導讀者 
    講者:主持人張大春,導讀者熊宗慧 
    日期:2014年5月26日星期一 15:00-16:00
    地點:空中廣播,台北地區FM98.1
    網路收聽:http://hichannel.hinet.net/player/radio/index.jsp?radio_id=187
  • 5/29 博客來OKAPI【現在,讀經典的理由】專訪《地下室手記:杜斯妥也夫斯基經典小說新譯》譯者丘光 
    主題為什麼要讀杜斯妥也夫斯基《地下室手記》? 
    訪談文章網址: http://okapi.books.com.tw/index.php/p3/p3_detail/sn/2944

  • 5/30 IC之音電台訪談 
    主題「文學居酒屋」訪談《地下室手記:杜斯妥也夫斯基經典小說新譯》譯者 
    講者:主持人郭強生,譯者丘光 
    日期:2014年5月30日星期五20:00~21:00 
    地點:空中廣播,FM97.5 
    網路收聽:http://www.ic975.com/AOD/Play.php?id=14019

***
※相關連結:

《地下室手記》作家年表裡的小故事

文/丘光

今天從印刷廠那邊拿到《地下室手記》新書,興奮又緊張地翻閱,翻到年表時又重讀了一下,我在這裡面花了非常多精神編寫跟作家有關的生活小故事,每次讀來仍覺得有意思。像這頁圖中的兩位女性連貫讀起來,讓人發現杜斯妥也夫斯基其實對追女孩子還滿有一套。

圖右的女性是杜斯妥也夫斯基在1865年形同破產後的一位求婚對象,她同意後不久卻反悔(他們兩人確實不同卦)。圖說這麼寫:

安娜‧克魯科夫斯卡雅,後來從事俄國革命,嫁給法國記者,一起參與1871年巴黎公社運動。
在1866年6月給她的信中提到疲於奔命於債務與寫作:「現在我除了長篇小說(指《罪與罰》)要寫完外,還有好多事情要辦……去年我的經濟狀況很慘,不得不賣出我的所有著作印刷一次的版權,買主是投機商人斯捷洛夫斯基,人很壞,什麼都不懂的出版商,合約中有一條,要我交出一部新小說給他出版(即後來完成的《賭徒》),篇幅至少十二印張,如果在一八六六年十一月一日前未交稿的話,那麼他就有權在九年內隨意再刷出版我的所有著作,不需另付酬勞。……我打算同時寫兩部小說,早上寫一部,晚上寫另一部。您知道嗎?親愛的安娜,我甚至還喜歡這種奇怪的事情,我不能安逸過日子。請原諒,我吹噓了起來!……我深信,從以前到現在沒人像我這樣寫作,屠格涅夫一想到這種情況恐怕會嚇死……」

圖左的女性是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第二任妻子斯尼特金娜,她幫作家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安定了他那躁動的靈魂。他們一人口述一人速記,合力只花26天完成了小說《賭徒》,讓作家躲開了惡債主的脅迫(據說債主在期限當天還避不收稿,讓作家請管區警察來代收才解圍)。
這次杜斯妥也夫斯基求婚成功了。圖說這麼寫:




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第二任妻子安娜‧斯尼特金娜,是一個能幫助作家穩定生活的女性。
他在1867年4月給蘇斯洛娃(前任女友)的信中是這麼介紹自己的新婚妻子:「我的速記員安娜‧斯尼特金娜,是個年輕、相當漂亮的女孩,二十歲,家世好,在校以優異成績畢業,個性善良開朗極了……小說(指《賭徒》)結束時我留意到,我的速記員真心愛上了我,儘管這點她一句話也沒說,而我越來越喜歡她……我向她求婚。她同意,於是我們就結婚了……我越來越相信,她將會幸福。她有真心,也會去愛。」
這對新婚夫妻在歐洲四年,他有許多時間是獨自沉溺在異地的賭場,錢輸光後便寫信向妻子解釋並求救:「妳要理解,我有債務要還……我需要贏錢,必須要如此!我賭博不是為了好玩,這是唯一的出路,但盤算出錯,一切都完了……」(1867年5月寄自漢堡)
「對我保有美好的感情吧,別恨我,別停止愛我。現在我已重生,讓我們共同前進,我將使妳幸福!」(1871年4月寄自威斯巴登)
最終,或許是安娜的愛戰勝了作家的墮落,他們繼續攜手向前行。

他們出國躲債這四年,生活非常不好,甚至吃東西都有問題,其間他們的長女出生三個月不到便夭折,多半因為貧窮。斯尼特金娜能夠撐下來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奇蹟,她後來在自己的日記裡提到:他確實說到做到,1871年7月回國後他就戒賭了。

在這些生活側寫中,彷彿看到杜斯妥也夫斯基擁有某種潛力──用愛團結身邊的人,或者用他的話來說就是──「美拯救世界」。


※相關連結:

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

關於《地下室手記》的評價

●法譯本《地下精神》
文/丘光

關於《地下室手記》的評價,最讓人感興趣的或許是尼采了。尼采初識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經過很有意思,這種美好的意外邂逅大概是閱讀時最教人喜愛的時刻。
1887年尼采與友人彼得‧加斯特的通信中,他提到非常高興偶然間發現了杜斯妥也夫斯基,並很欽佩這位俄國作家,其中一封信中說:「初次閱讀他的作品是法譯本《地下精神》(譯按:這是一本選集,收錄《女房東》與《地下室手記》),包括兩個故事,第一個是某種不知名的樂曲,第二個則是一部真正的心理學上的天才之作按:指《地下室手記》)……讀得我幾乎陶醉在喜悅中。」
1888年尼采出版了《偶像的黃昏:如何以一支鐵槌進行哲學思考》,裡面也提到:「杜斯妥也夫斯基是唯一讓我有所得的心理學家,他是我生命中最美妙的好運之一。」

此外,這裡也列一些世界上以及俄國對杜斯妥也夫斯基的評價,其中的同時代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所說的非常有趣,給人想像空間,這是他抱怨自己的祕書布爾加科夫時講的,因為祕書說他最喜愛杜斯妥也夫斯基,托爾斯泰老爺一聽頗感訝異,隨口就說出下面的話(吃味中又不失體面,果然是莊園老爺!)。托爾斯泰是杜斯妥也夫斯基的晚輩,兩人從未見過面,似乎是托爾斯泰有意無意想避開。不過,托爾斯泰私底下有另外一種態度,在杜斯妥也夫斯基過世後,托爾斯泰曾對共同的友人斯特拉霍夫說:「突然間他死了,我才了解他是我最最親近、親愛又需要的朋友。……我失去了支柱。我倉皇失措,後來才明瞭,他對我來說多可貴,我哭過了,而現在還想哭。」

***

格里帕策、杜斯妥也夫斯基、克萊斯特、福樓拜,,我認為這四位是我真正的血親。──卡夫卡

《地下室手記》是他的登峰造極之作,是他所有作品的中心要旨,是他思想的線索。──紀德

歐洲的年輕世代,特別是德國的年輕人,是把杜斯妥也夫斯基視為他們的典範,而不是歌德或尼采。──赫塞

他(杜斯妥也夫斯基)把所有的東西都混在一起了,又是宗教,又是政治……不過呢,他當然是一位真正的作家,所追求的有其深刻之處。──托爾斯泰

對我來說,《地下室手記》中有整個尼采。人們還不善於閱讀這本書,它的內容給了整個歐洲虛無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的論據。──高爾基

杜斯妥也夫斯基是殘酷的天才。──米哈伊洛夫斯基

杜斯妥也夫斯基不僅是偉大的藝術家,也是偉大的思想家、偉大的心靈預言家,還是天才的辯證論者和最偉大的俄羅斯形而上學者。……他屬於基督教世界,其中已徹底顯露出存在的悲劇歷程……德國人在存在的表層,看到上帝和魔鬼、光明和黑暗的衝突,而當走進精神生活的深處,則只看到上帝,想到光明,這時對立便消失。俄國的杜斯妥也夫斯基所揭示的是,上帝和魔鬼的對立、光明和黑暗的衝突,是位於存在的最深處。……上帝和魔鬼是在人的心靈最深處搏鬥……杜斯妥也夫斯基不像其他人(德國人),他發現悲劇的矛盾性,並不在於心理層面上,而在於存在的深淵中。──別爾嘉耶夫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