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5日 星期日

彼得堡故事的荒謬美學

文/何瑄

《外套與彼得堡故事:果戈里經典小說新譯》譯者何瑄
我很喜歡卡夫卡的《變形記》。
主角格里高‧薩姆莎某天一覺醒來變成一隻大甲蟲。變成甲蟲的他儘管保有人類的記憶與情感,卻無法說人話,也無法出門工作,原本依賴他的家人都變得十分害怕他,甚至希望他從世上消失。最後,戈勒各爾沒有復原,淒涼孤獨地死去,而他的家人沒有絲毫傷心難過,反倒鬆了一口氣,開開心心相偕出遊,規劃未來的美好生活。
這篇小說最荒謬也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人變成蟲」這一點。「人變成蟲」這件事充滿怪誕的想像力,但光有想像力並不夠,還得說服讀者才行;有趣的是,讀者閱讀這篇小說時,並不會質疑為什麼好端端的人會莫名其妙變成一隻大蟲。當荒謬的人與事置入日常生活,便會牽起漣漪,把平凡的現實世界變得混亂、荒謬,在這樣的情境下,原先不可能發生的事都變得合情合理,最後「人變成蟲」這件事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小說背後隱含的「人的存在性」的哲學思考,以及人際疏離產生的悲劇。
翻譯這一系列「彼得堡故事」的過程中,我看到了相似的荒謬性與文學高度。唯卡夫卡的荒謬屬單一線性世界:
普通的現實世界→人變成蟲的荒謬事件發生→主角與所處的世界分裂
而在果戈里的作品中,荒謬性卻是二元並行:不獨只有荒謬人物與荒謬事件,就連人物所處的世界自始至終都是荒謬、分裂、歪斜的。納博科夫在《尼古拉‧果戈里》一書中亦提及這點,並強調「荒謬」在果戈里作品中的重要性:「荒誕是果戈里的謬斯──不過我所謂『荒誕』,並不是指古怪或喜劇性。荒誕有許多色度和程度,就像悲劇一樣,而就果戈里來說,它接近後者。如果說果戈里將他的人物放在荒誕的情境中,那就錯了。如果一個人所生活的整個世界都是荒誕的,你無法將他放到荒誕情境中……」

據此,納博科夫引申分析的文本為〈外套〉,他視主角阿卡基‧阿卡基耶維奇為荒謬精神之代表:「裁縫的鼻煙盒上面印著一位不知名的將軍肖像,因為臉孔部分已經被手指磨穿了,於是貼了一張方形的小紙片做為替代。」他認為這正是阿卡基‧阿卡基耶維奇存在的荒謬處,阿卡基是個凡事逆來順受,平庸無奇的小官員,對他所處的世界來說,他的存在無足輕重,隨時可以被任何人取代;但他本人並未意識到這點,仍舊每日辛勤抄寫,做著一成不變的工作。然而,終生汲汲營營換來的也只是一件新外套,最後還被人搶走了,他的努力終究徒勞無功、含恨而逝。
這就是果戈里創造的彼得堡世界,每個角色都是平庸無奇的人物,可以用鼻子鬍子帽子鞋子衣服,甚至是一張小紙片替代;這些平庸角色襯托出果戈里的彼得堡世界有多麼荒謬,這些人沒有清晰的臉孔、沒有個體性、沒有獨立存在的意義,他們日復一日重複相同的工作與習慣,幾乎不曾改變;少數角色意識到這個世界的荒謬,或因突發意外不得不改變的人物,最終都會發現自己的努力僅是徒勞,這個世界充滿各式各樣會吞噬人的裂縫,無論懷抱多高尚的意圖,無論如何辛勤努力都無法扭轉自己的命運,也無法改變這個傾斜、虛假的世界,因隱藏在背後的是小人物們不敢也無力撼動的一個社會階級體制。

表面看來,果戈里同情這些渺小卑微的主角:〈外套〉裡,阿卡基‧阿卡基耶維奇死後化為鬼魂,四處搶人外套,直到搶走將軍的外套,才獲得安息;荒謬的是,阿卡基‧阿卡基耶維奇復仇的對象自始至終都不是搶走他外套的元凶,這段鬼魂作祟的情節,看似一場遲來的正義,將軍學到了教訓,再不敢任意端架子欺凌下屬,但故事最後,真凶依舊逍遙法外,現實社會並不因阿卡基‧阿卡基耶維奇之死有所改變。

今日評價果戈里作品與文學地位,多著重其批判社會的諷刺筆法,譽其為俄國寫實主義的奠基者。然細讀「彼得堡故事」這五篇小說,便會發現主角常屬於社會邊緣人(瘋子、吸毒者和除了公文以外,對一切事物都不感興趣的人),這些人眼中的世界有幾分真實性,其實有待商榷。我認為,果戈里刻劃的並非全然真實的彼得堡社會,而是一個作家以藝術理想創造的扭曲世界,透過遊走於真實和想像邊緣的人物,結合嚴肅的人生議題(真善美、藝術、道德、信仰等)、日常生活瑣事(庸俗)及「笑」(諷刺、誇飾、怪誕)的藝術手法,突顯當代社會問題及小人物生存的悲劇與無奈,此即果戈里的荒謬美學,在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作者於彼得堡謀生的辛酸經歷,堪稱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另一種寫照。

(本文摘自《外套與彼得堡故事:果戈里經典小說新譯》之譯後記,全文請見本書)


※相關連結:
櫻桃園文化追求老經典的新生命──新譯果戈里小說《外套與彼得堡故事》 http://vs-press.blogspot.tw/2015/02/CL005-newsletter.html
《外套與彼得堡故事:果戈里經典小說新譯》新書介紹 http://vs-press.blogspot.tw/2015/01/CL005.html
關於《外套與彼得堡故事》的評價 http://vs-press.blogspot.tw/2015/01/CL005-review.html
從果戈里的畫像看藝術家的自畫像 http://vs-press.blogspot.tw/2015/01/gogolportrait.html
藝術作為「驅魔」儀式──談果戈里的《外套與彼得堡故事》 http://vs-press.blogspot.tw/2015/02/CL005-introduction.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