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契訶夫小說中的幾種愛情

文/台灣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熊宗慧

從契訶夫創作歷程來看,他的作品形形色色、多元豐富,很難想像,一個在二十四歲就咳血,只活了四十多歲,就因為肺結核而過世的文弱之人,是多麼勤奮才能完成五百多部中、短篇小說,以及十幾部戲劇作品的產量?或許在契訶夫病弱的軀體中始終抱持著追求生命的動力吧……

現在手上的這本契訶夫作品選集──《關於愛情》,當中收錄了包括〈美人〉(1888)、〈看戲之後〉(1892)、〈在別墅〉(1886)、〈泥淖〉(1886)、〈尼諾琪卡〉(1885)、〈大瓦洛佳與小瓦洛佳〉(1893)、〈不幸〉(1886)、〈關於愛情〉(1898)、〈帶閣樓的房子〉(1896),以及〈情繫低音大提琴〉(1886)等十篇短篇小說,主題顯然是──關於愛情,從愛情的角度來看契訶夫確實有意思,它貫穿了作家的創作生涯,從早期客觀的態度到晚期漸漸涉入筆下人物的命運,愛情牽連到作家的生活層面出乎意料的廣泛,幾乎含括了他對於美、庸俗、生活、自由和理想的總體觀察和經驗。特別的是,這本《關於愛情》的內容編排不是按照契訶夫的創作年代,而從創作年份來排序也未必能盡窺契訶夫的愛情生活觀,畢竟愛情之於契訶夫總是彎彎曲曲的絲線,因此提供各篇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繫,對於理解契訶夫的愛情思索路徑,應該是更好的方法,這應該也是這本選集的獨特之處。

美的感知與愛的萌生

論契訶夫的愛情,或許可以從論美開始,美的感受是一切的開端。第一篇〈美人〉由兩個小故事串成,都是關於美的經驗的回憶。第一段講述的是一次旅程上的短暫邂逅和美的衝擊:敘事者回憶自己十六、七歲時在俄國南方頓河草原的旅途上遇見一位亞美尼亞女孩,女孩古典精緻的臉龐震撼了他,溫馴內向的鄉下男孩在這女孩的臉上首度經驗到美的純粹力量,激發了他對美不可遏抑的追求,出於害羞和自卑,他偷偷窺視女孩,女孩的一舉一動牽動著男孩的心,彷彿她身上有光,那光芒讓男孩的內心激發出一種特殊的情感,那是對自身所處骯髒的、破舊的、壓迫人的、庸俗的現實的反應──這樣的情感日後貫穿了契訶夫一生的作品,構成了所謂的作家態度,這即是──憐憫。男孩憐憫自己、憐憫周圍人過著昆蟲般的生活,也憐憫那個出生在破敗小村,注定也得像昆蟲一樣生活的美麗女孩。顯然,這是契訶夫自身的經驗,奇蹟般美的光芒在十六、七歲那年射入了他的眼,停留在他的雙瞳中,就此保留在心中,成為一種理想,此後他的眼睛總是透過美的三稜鏡去觀看懸浮著塵粒的現實生活,試圖在裡面找到美的光芒,或是片斷的靈感,又或是在汙濁的誘惑中維持清醒。

〈美人〉第二段講述的是一次火車站的驚豔,契訶夫不能免俗地提到了俄羅斯女孩的美,那美儘管沒有古典美的勻稱精緻,但仍具有超脫世俗的個性魅力,能讓人對自身糟糕的生活感到自慚形穢,而這個寫作理念也呼應了第一段的作家態度,但是在第二段故事裡契訶夫講述美時那世故又挑剔的眼光,加上審慎理性的口氣,讓俄羅斯女孩美的感染力遠不及亞美尼亞女孩來的強烈。儘管如此,契訶夫仍將這兩者(和諧的古典美與獨特的個性美)並列在文中,我們可以明白作家所欲闡述的道理,即美是無處不在的,是上天的禮物,如果沒有受過精緻文化洗禮的人也能對上天賜與的美有所感知的話,那麼人出於惰性所造成的庸俗生活就有改善的可能,那也是契訶夫勤奮創作所想要告知世人的訊息:要對自身糟糕的生活有所覺醒,要對美有所感知,要有追求理想的勇氣。……

(本文摘自《關於愛情:契訶夫小說新選新譯》導讀)

※相關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